Tag: 中国-高中

新加坡与中国学生语文作业和考试之比较
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--谢世涯 ——以鲁迅《祝福》为例 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教科书里,都编选了鲁迅的短篇小说《祝福》。不过,中国是把《祝福》作为“语文”教材,新加坡则把它作为“文学”教材。由于“语文科”和“文学科”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等的设置,虽然有相通、交叉的地方,但却有更多的相异之处,何况两国的学制有所不同,学生的语文程度也有别。故整个课程的设计,包括教学目标、教学重点、教学课型、教学方法、作业练习与考试题型等,都有或多或少、甚或有显著的差别。这里仅以《祝福》为例将两国的作业练习、考试及其题型加以比较分析。 新加坡方面 一、在研讨课里接受口头练习 新加坡初级学院的研讨课和大学一样,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,老师主持,学生讨论。研讨课一般是每堂讨论一个或两个教学要点,如《祝福》的写作手法、祥林嫂的形象与性格等,在每个要点下另设小提纲。学生在上研讨课之前,必须研习有关资料,包括老师的讲义和讨论提纲,学生主动发言或质疑问难,老师从旁指导、订正、补充并作总结。学生上完一堂研讨课后,一方面是把握了该研讨课的教学内容,另方面则接受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。 二、撰写专题报告 有的教师,要求学生撰写专题报告。其方法是教师拟定题目,如《祥林嫂再醮再寡再到鲁镇的遭遇》、《从封建礼教和迷信邪说探讨祥林嫂的悲剧》等。教师也指定或提供有关参考资料,让学生阅读、分析,撰写成一篇专题报告,并在研讨课上发表,让其他同学就报告的内容提出问题,共同讨论,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,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。 三、关于创作练习 这是《考试纲要》提出的让学生“尝试进行文艺创作”的建议。但由于时间和学生语文程度的关系,大多数初级学院的学生都难以做到。老师只能鼓励对文艺有兴趣的同学,在课余时间进行小说创作的练习,交由老师批改。对文艺有兴趣的同学,老师也会鼓励他们参加由文艺或教育团体主办的文艺创作比赛,或参加“文艺营”,让他们在文艺营的研习会上,由专人指导进行文艺创作,包括小说的创作。 四、学院的测验与考试 新加坡的学制,是一学年分上下两学期。初级学院的“华文主修”,大约每学期测验一次到两次,每学期又有期末考试。当然,《祝福》的测验和考试,都是和其他的小说或戏剧同在一个试卷,全是主观性而需要作综合分析的问答题。现将这类的题型举例胪列如下: 1.祥林嫂两次到鲁四叔家里当佣人,给主人留下什么不同的印象?这反映了什么事实? 2.略述祥林嫂的遭遇。鲁迅通过她表现了什么思想? 3.试分析鲁迅短篇小说《祝福》的写作技巧。 4.鲁迅笔下祥林嫂的思想性格是怎样的?试举例加以说明。 5.鲁迅的小说《祝福》,深刻地描写了旧中国农村中的落伍思想和迷信风俗。试举例加以说明。 6.鲁迅的《祝福》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?试举例说明。《祝福》这个题目是怎样来的? 7.试说明祥林嫂前后两次到鲁四老爷家当女工的不同形象。 五、剑桥会考 鲁迅的《祝福》,自1980年至1996年,一直是“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准会考”试卷文学部分的必考题目,几乎每年都会出一题。其题型大致和各初级学院测验与考试的试题一样,都是需要作综合分析的表述题。现将1987至1996年共10年的试题举例胪列如下,以见其与中国高考试题的不同: 1.鲁迅怎样通过祥林嫂的遭遇批判了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? 2.鲁迅写《祝福》的动机何在?试述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。 3.试从结构与语方两方面来评述《祝福》的艺术特色。 4.鲁迅在《祝福》里,对鲁镇社会环境的描写,着重表现哪几点? 5.鲁迅在《祝福》中如何通过祥林嫂这个人物来反映封建伦理观念?试举例说明。 6.鲁迅在《祝福》中,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。试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。 7.试以《祝福》中柳妈和短工二人为例,说明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批判。 8.试分析鲁迅在《祝福》中如何利用“倒叙”和“第一人称”的手法。 9.鲁迅说要刻画一个人的性格,最好是刻画他的眼睛。试述鲁迅如何采用这种艺术手法,来描写《祝福》中祥林嫂的眼睛,并说明其意义。 10.试分析鲁迅《祝福》中祥林嫂两次不幸的婚姻。 作者借此反映什么社会问题? 中国方面 一、“思考与练习”侧重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查 人教版高中《语文》课本每篇课文之后,按例附有“思考与练习”。《祝福》课文后“思考与练习”共提供了六道练习题,其中前五题都是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方面的题目,只有第六题才是语文练习题。足见《祝福》虽列入语文科,但就课本的练习题来看,中国是以文学观点来处理《祝福》多过以语文观点来处理《祝福》的。现举一道练习为例:小说在叙述方式上用了什么手法?这种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? 然而,不管“思考与练习”如何设计题目,尽管题目设计得如何完善,只因与高考的题型有别,往往不被教师与学生重视,因为人们所重视的是高考的“标准化”题型,而把“思考与练习”的“表述(问题)题视为‘传统’的题型,置于被遗忘的角落。”(注:傅文昌《从高考看语文教学与练习》,载郭预衡主编《专家谈中学语文教学》,山西教育出版社,1995,页227。) 二、提供与《祝福》内容有关的写作练习 这是一些教学参考书或有关教案的编写者所提供的,目的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,尤其是文学的写作能力。例如: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像,请你通过想像,选择一个场景,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,特别是眼睛。字数为200字。 同样的,配合《祝福》内容的写作练习,因与高考的题型挂不上钩,也往往不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。 三、配合高考的标准化试题 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:考试领导教学。这在中国也不例外,高考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。“本来,高考的功能,只是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新生。但是,中学的教学却往往以高考试题为指挥棒,清晰地打上考试的烙印。”(注:傅文昌《从高考看语文教学与练习》,载郭预衡主编《专家谈中学语文教学》,山西教育出版社,1995,页212。) 基于上述原因,好些教学参考书和教案的编写者就仿效高考的题型,设计出类似以下这些“标准化”的练习。(注:黄岳洲主编《新编中学语文教案》(高中,共六册),语文出版社,1994, 第三册,页171—174。) (一)选择题 例题:祥林嫂被抢之后,鲁四老爷说:“可恶,然而……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( ) A.一定程度上反映四叔对祥林嫂的关心同情。 B.四叔对卫老婆子一伙的憎恶。 C.四叔同意祥林嫂婆婆的行为,只是自己失了面子。 D.四叔对损失祥林嫂这样能干的帮工的一种痛惜之情。 (二)填空题 例题:《祝福》选自鲁迅的《 》集,小说生动地塑造了一 个_______典型形象,深刻地揭露了___________。 (三)阅读下列文字,回答问题 例题:年年如此,家家如此,——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,——今年自然也如此。 A.通过“年年如此,家家如此”“今年也如此”的描写,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怎样的状况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 B.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,揭示出:______________。 C.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:_________________。 (四)简答题 […]

Read more